第132章 骏马扬蹄山海关
南海舰队的事不难解决,没有船只,可以制造,让李春烨将制造大宝船的图纸找出来,也可以从沿海的商人手中购买;没有熟悉海军的官员,可以让登州的北海舰队适当支持,登州的海军已经秘密组建了两年半,应该有一些富余的人才。 关键是徐光启。 大明刚刚开始羽化,像徐光启这样的科技人才太宝贵了,怎么才能将他身上的能量,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,让大明拥有千千万万个徐光启…… 学校。 朱由检猛然一悟。 这是大批量培养人才最快捷的方式。 朱由检迅速在脑中盘算着,内阁已经撤销,六部已经摆平,问题是兴办学校所需要的条件。 首先是教员。徐光启在广州私开学馆,应该有一批教员,还可以从各地的传教士中聘请一批,再从国内网罗一批像徐光启那样的孤独的科技爱好者。 其次是场地。现在从零开始修建一所学校,时间太久,不如直接购买一所宽阔的房子,适当改造,作为学校,万一不行,还可以将宫中闲置的殿堂拿出来,特别是后宫,现在东西六宫都是闲置的。 再次是教材。上课需要专用的教材,这些必须交给徐光启这样对科技有一定认识的人,必要的时候,朱由检准备亲自参加对教材的审定。 最后是学员。大明有大量的落第秀才和不得志的举人,让他们进学校学习,不仅可以促进大明科技的发展,也能为他们找到一条谋生的道路。不过,朱由检考虑到年龄大的人思想比较僵化,难以接受新鲜事物,暂时将学员的年龄定在二十五岁以下。 朱由检在纸上写写画画,终于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