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4章
当孙儿生姜高中当了官,为了生姜的面上有光,不被同僚看扁,老两口是一点都不敢省,全都用最好的。 宅子要大要漂亮,马车要好要宽敞,马儿也要威武高大,吃穿用度都不能比别的官,尤其是翰林院里的同僚低了。 雷栗请嬷嬷回来教官场里的人情世故时,老两口也很努力地听。 因为觉得自己是乡下村里来的,不如孩子孙儿有文化见识,怕给生姜丢脸,当家里有官位的客人来时就不多说话,让栗哥儿他们来应对。 雷栗是一家之主。 自他十五岁后,雷家就是他做主,拐了周毅入赘、做了生意之后更是了。 与蒙络谈生意合作的是他,与蒙家签订契书分成的是他,买的宅子房契上是他的名字,连俩孩子都随他姓,甚至还没见影儿的小孙女孙子也会姓雷。 要不是大佑朝没有避讳父母长辈名字的习俗,雷周周都不会叫“周周”,而是取其他的、跟周毅不沾边的名字。 而雷生姜并不觉得阿爷阿奶是“泥腿子”有什么,他也是“泥腿子”,小时候也会下田插秧,也会跟着阿爷阿奶去种菜浇粪水,他还跟阿奶学过怎么缝补衣服。 雷生姜也不觉得爹爹是个哥儿,在外“抛头露面”地做生意有什么,更不觉得他阿爹入赘这事丢脸。 但在三里河村、清米县的时候,雷栗就因为自身是哥儿却行事霸道,不守“夫道”,不“贤良淑德”,而受一些乡绅商贾不耻。 在等级风气更重、规矩森严的北京都,这一点更是被有心之人无限放大,成了旁人攻击雷生姜的把柄。 翰林院里读书人多,状元多,榜眼、探花郎更是一大堆,今年这届的、上一届的、十几届的,都有。 像蒙尧的师兄就在翰林院里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