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章:看破虚妄
是他身为「佛子」的表象。 然而,当他细细审视这份慈悲,却发现其中夹杂着杂质。那慈悲里藏着一丝傲慢,一种「我有你无」、「我能救你」的施舍心态。 这让他猛然心惊,这慈悲,竟然带着高高在上的距离感。 他意识到,这并非真实的慈悲,而是为了光环和身份而戴上的面具。 慈悲应该是平等、无求,而非自我膨胀的假象。 他开始反思,这是他必须卸下的第一层心垢,是从慈悲中破除骄傲的开始。 第二象,是「戒」。 他自幼以来严守戒律,恪守佛门的规矩。这看似坚定的守护,是他在外人眼中无可挑剔的形象。 然而深入省察,却发现这些戒条更像是一张安全网,一道为他守护「佛子」身份的牢笼。 他承认,自己守戒多半是为了维护这份光环,并非完全出自於内心的真诚。 这让他感到一丝悔恨,因为真实的修行应该是心灵的自由,而非被外在规范束缚。 戒不应是约束的枷锁,而应是指引内心净化的明灯。 这一象,是他修行中必须突破的困境,是戒律背後的真诚与自由。 第三象,是「怖」。 他回想起无数次的梦中醒来,心头澎湃着恐惧。 那是对自身价值的怀疑,对身为佛子的身份失去信心。 「如果我不是佛子,是否还有人会听我说话?是否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?」 这种恐惧让他夜不能寐,也曾让他陷入迷茫与自我否定。 他的心如悬崖边的旅人,随时可能跌落深渊。 但这份怖,并非软弱,而是他面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