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H - 综合其他 - 唐铭在线阅读 - 关于唐朝称呼

关于唐朝称呼

堂之上,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“某”,而女子亦自称“儿”同常时一样。例如,像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,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,自称为“某”,而工人回话是也自称为“某”。

    唐代称呼官员呢,大致上有以下这么几种叫法。

    一、“姓” “官爵”。这里的“官爵”不必是全称,比如刘某人任职“散骑常侍”,往往只呼为“刘常侍”。基本上各个官爵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,姓赵的“兵部尚书”和姓钱的“礼部尚书”都被称为“赵尚书”“钱尚书”,姓王姓李的“司勋主事、考功主事”被叫为“王主事”“李主事”,等等。

    二、是“姓” “公”之类的尊称,应用广泛,民间可用,官场也可用。您要是穿越到贞观年间,见了房玄龄说“房公安好”,见了魏徵说“魏公万福”,人家会觉得你这孩子挺有教养的。

    三、是“姓” “官名别称”。比如唐人称县令为“明府”,于是张县令、李县令会被叫为“张明府”“李明府”,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都别称“阁老”什么的。

    【百姓见皇帝】:也同百官一样自称为“臣”。

    【皇帝自称】:“朕“。另外,有时候也用“我”或者“吾”。别人称呼皇帝: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“圣人”,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**天子,则亲近者俱呼其为“三郎”。

    【皇后自称】:皇太后下制令时,自称“予”,在便殿见群臣时,则称“吾”,很多时候也用“我”。

    【后妃自称】:在正式场合用“妾某氏等”,“臣妾”也可,平时则用“我”或者“吾”。

    【公主自称】:对皇帝她也是称“吾”或者“我”。